当地时间7月5日,在阿塞拜疆巴库开会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查会通过,中国朱(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这是我国首个、全球第二个潮间带湿地世界遗产,空缺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世界遗产的空白。目前,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减至55一处,世界自然遗产减至14一处,世界自然遗产总数名列世界第一。 中国朱(渤)海候鸟栖息地国家文物局项目范围还包括我国朱(渤)海多个候鸟栖息地。本次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第一期范围还包括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部分区域、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境、江苏省盐城条子泥市级湿地公园、江苏省东台市条子泥湿地维护小区和江苏省东台市高泥淤泥质海滩湿地维护小区。这些遗产地坐落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移路线(EAAF)的中心方位,在跨国迁移候鸟维护中充分发挥着不能替代的独有起到,每年有鹤类、雁鸭类和鸻鹬类等大批量多种类的候鸟自由选择在此间断、越冬或交配。全球性极为濒临绝种鸟类勺嘴鹬90%以上种群在此栖息于,最多时全球80%的丹顶鹤来此越冬。基于生物多样性维护的特殊作用,世界遗产委员会审查会指出,中国朱(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合乎世界自然遗产第10条(生物多样性)标准,批准后其列为《世界遗产名录》。